|
|
淘无名字画 |
编辑时间:2007-11-02 23:16:53 阅 读:1416 |
当今,名家字画价格一路攀升。因此,令众多藏家望而生畏。尤其是当今还健在的一些大师、教授、院长、虎王猫王、梅痴、天下第一荷的作品,或在大圈子里、或在小圈子里被媒体炒得吓人,并给戴上了“著名”的桂冠,坐上了国际杰出“艺术家”的宝座。从此,身价倍增、门庭若市、应接不暇、财源亨通。 更有甚者,一些“艺术家”们手提一皮包,包内几枝笔、几枚印章,冠以××画院(其实是自立的画院,只有自己一人)院长和大师的头衔,国际、国内×ד金奖”的殊荣,通过经纪人也好、画商也好、“朋友”也好、利用媒体也好,再加吹捧、虚构神化,让那些有钱的大款,让那些附雅的“老总”,让那些不明不白的人掏腰包。殊不知,他们花掉的是银子,得到的是让行内人看后作呕的艺术垃圾。所得者得到的不是艺术和升值,而是懊悔和愤慨。 正是鉴于以上世态和字画市场的混乱状况,我选择了淘“无名”人的字画,虽然这些人的字画艺术价值不高,升值空间小,但至少是真迹,至少有一些人情味,至少积淀了一点时代的痕迹和烙印,至少可以赏玩。甚至为捡到“漏”而增加收藏的自信和玩赏的乐趣,甚至为意外获得其经济、艺术价值而惊喜。 我淘到的若干“无名”人字画中最有价值的是张维临《衡方碑》手迹。从他所临的《衡方碑》可以看出,他的书法功力深厚,创作态度严谨。根据落款知晓,这件作品是他中风偏瘫两年后临摹的。可见,张维先生对生活、对艺术充满了乐观主义和自信心,也反映了他热爱生活、热爱书法艺术的一种人生境界。 张维,字楚珩。清光绪二十四年(1898年)出生于浏阳。17岁考入长沙湘雅医学院,1930年赴美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进修,获硕士学位回国,在中央大学医学院执教。张维学生时代与毛泽东同任湖南省学联成员,同办过《湘江评论》,朝夕与共,友谊甚笃。1957年张维中风偏瘫后只有几天,就收到毛泽东的信,其中有“自当遵嘱帮助,以尽故人应尽之责,请张夫人随时以情况告”(此信原文已收入《毛泽东书信选集》)。 1960年,毛泽东到了上海,想去看望张维,但恐张激动,于病不利,便约见了张妻魏耀华老人。1961年,毛泽东又到上海,打听情况后约见了张维(衡阳市档案报提供)。1975年,张维逝世,享年77岁。张维其字虽“无名”,也谈不上是书法家,但张维的身世特殊。因此足够收藏者赏玩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|
|
|
|
|